导航菜单

最近猪场母猪大量死亡

  在养猪生产中,胃溃疡[溃疡病或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,可发生于食管、胃或十二指肠,也可发生于胃-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,因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,故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。]已成为常见病,任何年龄阶段的猪均可发病,其中对50kg以上的猪和长期在限位栏内饲喂的母猪则更加多发。一年四季均能发病,但在炎热的夏秋季较为常见。

最近猪场母猪大量死亡

  此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不良消化因素**了胃壁,导致已发生组织学变化的胃壁释放组胺。组胺可增强血管通透性,**胃毛细血管扩张,促进胃泌素和乙酰胆碱的大量分泌,进而**胃酸的大量分泌,直接减少胃壁保护性黏液的分泌,破坏胃黏膜[胃黏膜是指胃中一种黏膜。]的黏液-碳酸氢盐屏障,终发生胃的自体消化,造成胃溃疡甚至胃穿孔[胃穿孔是溃疡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。]。

发病原因

  

1.原发性胃溃疡

  (1)饲料原因

  ①饲料原料[饲料原料是指在饲料加工中,以一种动物、植物、微生物或矿物质为来源的饲料。]的粗纤维[粗纤维(Crude Fiber,缩写CF),是膳食纤维的旧称,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,包括纤维素、半纤维素、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。]含量过低。

  ②为提高饲料的消化率[消化率是指饲料中被动物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称为可消化营养物质,可消化营养物质占食入营养物质的百分比。],将饲料原料粉碎的太细。

  ③长期饲喂能量浓度过高的饲料,尤其是玉米成分过高的饲料。这可能与饲料酸度过高有关。

  ④大量添加**性[cìjīxìng (1) [sting]∶讽刺、尖酸刻薄的话引起剧烈痛苦或精神**的性质 使他的责难不带**性的微笑 (2) [kick]∶产生显著的生理反应的能力 没有**性的酒 ...]过高矿物质添加剂[添加剂包括饲料添加剂、食品添加剂、混凝土添加剂、机油添加剂等多种化工类添加剂。]或者因未混合均匀,导致的**性过大。

  ⑤饲料营养不平衡,缺乏具有抗**作用的VE、VB1和硒等。

  ⑥饲料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过高。

  ⑦饲料中铜过量。

  (2)环境和饲养管理原因

  ①饲养环境湿度过大、闷热、噪音、转群等过多应激,也可提高胃溃疡的发病概率。

  ②饲养密度过大,猪舍过于狭窄或活动长期受限,如限位栏中的母猪。

  ③因猪舍内清扫、通风不及时,环境质量太差,所导致氨气、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。

  ④饲养管理不规范,饲喂不规律或频繁、突然更换饲料等。

  (3)其他原因

  ①因长途运输等产生的应激。

  ②个体体质虚弱,胃酸分泌出现问题。

  ③个体遗传因素:研究证实猪胃溃疡的遗传力为0.52。

  

2.继发性胃溃疡

  (1)因发生急、慢性胃卡他性[“卡他”是向下滴流的意思,用来形容黏膜渗出液多,所以卡他性是症状性描述,一般出现在临床。]而导致的卡他性胃溃疡。

  (2)因发生胃肠炎而导致的炎症性溃疡。

  (3)因发生霉菌感染所导致的胃溃疡,尤其是小猪更加易发。

  (4)因发生慢性猪丹毒、猪胃螺旋藻、血矛线虫病、黏膜病、口蹄疫、水疱病、痘病、猪有齿胃虫等传染性病和寄生虫病而产生的继发症。

临床症状

  1.隐性。无明显临床症状,猪只的采食量、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几乎与健康猪无异,但是屠宰后可发现胃溃疡。

  2.慢性。患病猪采食量降低,消瘦,体表和可视性黏膜较为苍白,经常吐血或者呕吐时出血。经常呈现弓背或躺卧。发病初期便秘,后排泄煤焦油样粪便。少数病例伴发有慢性腹膜炎症状。死后剖检可见胃黏膜脱落,溃疡病灶蔓散,胃内、肠内充满酱油色食糜。

  3.急性。有的患病猪,在发病前无任何明显症状,或突然倒地,四肢游动,呼吸急促,口鼻流出大量暗红色血液,突然死亡。死后剖检可见到胃和十二指肠内充满大量暗红色血液和酱油色食糜,胃黏膜脱落,并有溃疡病灶蔓散。

  有的病猪在剧烈运动或者分娩前后突然吐血、伴随呼吸急促、体温下降和排煤焦油样血便、体表和可视黏膜苍白而迅速死亡。有的病猪由于溃疡而导致胃穿孔,急性发作时造成大出血,突然死亡。

预防措施

  预防胃溃疡重要的是消除诱发因素,建议如下。

  1.要合理控制饲料加工工艺。虽然粒度细可提高消化率,但是同时也会增加胃溃疡的概率。因此不宜粉碎过细,一般把粒度控制在1~2mm。

  2.适当提高饲料的粗纤维水平,可添加少许粗纤维含量稍高的原料。

  3.防止发生脂肪酸败。

  4.优化饲料配方,保证饲粮中的VE、VA和硒等抗**物充足,以满足机体需要。

  5.不可长期、大剂量滥用矿物质添加剂。

  6.不可盲目添加高铜、高锌及半胱胺类添加剂,添加铜时,应同时添加碳酸锌等抗铜致溃疡添加剂。

  7.饲料需混合均匀,以降低某些饲料成分的**性作用。

  8.提高饲养管理水平,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,保持清洁,注意通风。建立定时、定量的有规律的饲喂制度,及时排除采食和饮水障碍。

  9.尽量避免和减少各种应激,尤其是不要发生频繁的转群、长途运输和驱赶打扰等。

  后,在生产中还要认真做好各种常见病的防疫、驱虫和防治等综合防控工作。对于病情较轻的猪只,要积极治疗,而对于病情较重失去治疗价值的猪应尽快淘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