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纸上谈兵的故事》,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,初中的历史课本上还专门讲过这起历史事件。后来,这则故事演变成了成语,也就是大家熟知的《纸上谈兵》,zhǐ shàng tán bīng,在汉语成语词典中可以查到。
《纸上谈兵的故事》,出自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,据史书记载,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,讲述的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——赵括的故事,关于《纸上谈兵的故事》,我们一起来下文中深入了解了解。
最温馨的60个睡前故事——《纸上谈兵的故事》
战国时期,各国战士不断,各国诸侯将相纷纷领军作战,当时的赵国接受了韩国的17座城邑,这个事情却惹恼了秦王,于是秦王派王龁将军率兵进攻赵国。
赵国派老将廉颇抗击秦军,这场战争历史很长,已经打了近四个月有余,因廉颇大将军老谋深算坚守不出,秦军虽有小胜但并没有占多大便宜。
最后,秦国只得采用反间计,他们在赵国散布谣言称:“秦军最怕的是赵括,别的将军都不是对手。还说廉颇将军性格倔强自负,年势已高不适合领军打仗,以至于屡战屡败,不久便投降秦国”。
此时的赵孝成王,听到这样的传言,本就对廉颇坚守作战的计策心生不满,于是便撤掉了廉颇大将的职务,派已故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攻打秦军。
赵括年轻时是读了不少兵书,但仅在于纸上谈兵,并没有实际上过战场,也从末立下过战攻。
赵括的母亲,听说赵王要命其子为将,去接替廉颇大将攻打秦军,便立即上书赵王,说此事不可。
但当时赵王主意已定,哪里还听得进别人的监言,就算是赵括母亲的话,也是一句也听不进。
等到赵括到了长平,他立马改变了廉颇的持久战术,军官也大批撤换。
秦国得知消息后,立即派白起替换了王龁,白起大将上任后,用计先截断了赵军的粮道,然后派重兵把赵军团团围住。
此时的赵军被围,粮草断绝,战士们一直苦撑40多天后,饥饿的土兵实在是不能再撑了,竟杀人相食。
赵括亲率士兵轮番突围,岂料军无斗志,均被秦军杀了回来。赵括再次亲率精兵冲杀,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。
赵括死后,军队没了主帅顿时大乱,结果40万大军全部覆没。
《纸上谈兵》故事的启示
从《纸上谈兵》的故事中可以看出,人没有真才实学又善于高谈阔论是行不通的。要知道,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成功来自实践、来自生活,光说不练、光看不实践操作,都是不可行的。做事情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不然真的上了战场,丢掉性命就为时晚矣!
小编的话:以上是关于《纸上谈兵》故事的讲解,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,赵国将军赵括的故事,赵括自幼便喜欢看兵书,但是他从末上过战场,也并没有立下过战攻,他那些所谓的战策,都是从兵书上看的,并没有实践操作过,遇到了秦军的计谋,最终被乱箭射死,死于战场上。